1. 艺术评论

      【评论】夏锄:徐唯辛的油画艺术世界(图)

      分享到:
      作者:夏锄来源:徐唯辛官方网站2014-06-20 15:21:34

        图:徐唯辛--《酸雨》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第一次见到徐唯辛先生的油画作品至今已十多年,其间曾几次在展览上见到他的作品,其强烈的震撼力及视觉冲击力,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一直在关注他的动态,比如知道他擅长创作人多势众的大画,屡屡获权威大奖,作品《圣地拉萨》在中国嘉德以58.3万元拍出,已从广州美院调到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等相关消息。说来也巧,2004年底,他与我同被雅昌艺术网邀请开设专栏,我们很快就相识并成为挚友。我成了他在人大诸子百家园旁边画室的常客,在那里欣赏到他更多的作品并与之有多次长谈,对他的画风及艺术观点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徐唯辛给我的总体印象是精力旺盛、精神焕发,是非常少见的有自己主见、自己头脑以及极有思想深度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

          大场面、大制作是他最突出的特点

          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宗教的需要,许多创作是为教堂“量身定做”的订件,宏伟的宗教场合需要的绘画尺幅对所有的画家都是个起码的要求。所以,那个时期的作品多是宏篇巨制。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把这个重要的技术学到了手,后来他画的《徯我后》、《田横五百士》等,显示了一个大画家的风采。

          在中国,文革前,因为前苏联文艺思想的影响,艺术为国家服务,于是画面和场面的要求明显有那个时代的特征——那就是所有的画家都画大画,所有的展览都要大画,不然画家就会失业。因此,那个时代的画家对于大尺寸多人物油画的控制能力都比较好,一般都是大幅的有复杂构图的创作,出现了许多视觉上有震撼力的创作。后来美术市场的兴起,由于收藏家一般对画幅都要求偏小,所以大尺寸和大构图、多人物的创作越来越少,有这个能力的画家已经是凤毛麟角。正是因为大家都画小品,许多收藏家渐渐地看腻了小的东西,加上经济的发展,收藏家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大,而且也逐渐认识到大尺寸、大场面的油画含有的难度和收藏价值。在这个背景下,徐唯辛的价值凸现了出来,因为在目前国内油画家里面,控制画面的能力是最好的,在这个方面最有成就的只有他了,最近几年他在国内大展上获得奖项的作品都是撼人心魄的大画面和大场面,展示了其游刃有余地驾驭群像和宏大场景的能力,这也是他这几年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创作大尺寸多人物的油画,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徐唯辛多次向我介绍他的经验,甚至连一些作品的具体创作过程都说得非常详细。他认为,首先是要有极好的素描工夫,那样才能处理好画面上纷繁的复杂关系。大型作品的构成是由特殊的规律性、题材内在的规定性和一定的偶发性几个方面集合而成的,最后的形成因素十分复杂,画面的最后结果也难以预料,制作是一个反复改动的过程。具体创作时,一般在上画布前只是依照一个模糊的想法,并不固定画面。例如他创作《圣地拉萨》时,开始的构图为了暗示朝拜队伍的环绕性,为了与右半边的正面的人群对应,左半边所有的人物都是背部,实际上了画布画到一定阶段以后,就觉得别扭,他就果断地把左边的三十多人只留下一个背面的,其余的全部改成了侧面。其代表作《酸雨》的创作也遇到同样的情况,作品因为要追求雨雾的效果,有意压缩了黑白关系,有很大的难度,制作时间长达两年。他1997年开始构图的时候,只有中间的部分,半年后,一边又加了一快,成为三联,面积增加了一倍,人物由原来的七八个增加到三十几个,变成了一件大型的作品。与开始的小稿相比,整个面目全非。

          画好一幅大画,除了画面效果其它要素的经营以外,画面最大的黑白灰位置与面积的确定,是最重要的环节。在小尺寸画面的人像上一小块高光的面积,就相当于大型创作中五六个人那么大一块面积。难度在于,处在高光位置的这些人像每个表面还有一组局部的黑白灰的关系,这一组关系不能忽略,依然得仔细交代,但它有一个限定范围,那就是从大局上看,虽然这个局部有自己的明暗关系,他们组合的团块相对于整个画面来说仍是一块高光。以此类推,所有原始局部的素描关系要服从整个大局,才能保证整个画面大效果的响亮。


          他在创作《过道》的过程中,就印证了上述经验。这幅画中部有一堵门洞后的白墙,是画面中最亮的部位,第一眼看时,它十分简单,它其实有丰富的黑白灰变化,这个关系必须要画,不画就简单了。但前提是不破坏它作为整个画面的“白”,将属于它自己那一组黑白灰关系进行有意识地压缩,而加强大的“黑白灰”关系。其他部位都是如此,否则画面一定“脏乱差”。无论画面多么复杂,以比较的手段——黑与黑、白与白、灰与灰、黑与白、黑与灰等因素之间进行仔细的比较,就像把隐藏在各种素材下的黑白关系巧妙地串成一串珍珠,使视觉效果具有一种内在的魅力。

          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是他的特色

          在中国当代画坛上,徐唯辛以扎实的写实功底,独立的思考赋予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并造就了深刻细腻的现实主义表现风格,使其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学术价值。他是中国当代“新写实主义画派”中重要的画家,其作品内容对社会的关注,是其显著的特色,这也许是目前画坛最为缺少的。由于商业和前卫艺术的冲击,许多画家不是跟着市场跑,就是跟着国外的基金会的口味跑。徐唯辛在开始阶段也产生了极大的迷惑,经过十多年的思考和实践,他终于清楚了一些基本的问题。

          他认为,从道理上说,“现代性”主要是指人文层面上的,不是物质的。所谓“精神变物质”,精神才是根本的、第一的。西方在思想史上经历了彻底的人文和启蒙运动,数百年来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了西方的一切。人道主义、民主法制、艺术上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工业化和后工业化都是必然硕果。这个基础上的西方现代艺术有着天成的生命力,存在发展成为主流十分自然。纵观中国历史,虽然漫长,却是线性的,朝代更迭的动力不是内在的,缺乏质量的提升,思想史上基本没有西方那样的本质飞跃,即使有也是零星的,非主流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涌进来许多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最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但是在思想上完全没有现代化的准备,因为没有基础。因此,从本质上说中国的现代化不但没有到来,其实道路还极为漫长。以这样的思维方式考虑中国当代的一切症结,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所有的领域,需要有漫长的带有中国当代特征的理性的发展。在文化艺术的层面上,以我们熟悉的专业来说,相对于传统的水墨画,油画由于材料和技法卓越的表现力,传入中国到现在仅百年,从无到有,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绘画手段。油画在表现中国文化背景的题材和技术方面,填补了许多中国传统绘画从未涉及到的空白,如运动、社会问题、历史事件、透视解剖、色彩、体积等等。其中纯粹的技法问题也许为有些人所不屑,其实这在中国的绘画历史上都是翻天覆地的大事情,相对于缺乏理性的传统绘画,从某个角度说,即使纯粹的技法问题也具备启蒙的性质。

          油画在中国的历史还太短,在一个社会发展阶段还处在后农业社会的当下中国,具有理性特点的具像写实风格的油画不仅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负有一种积极参与中国社会缓慢进程的责任。在这样的前提下,题材的选择相对于纯粹形式的探索更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理性的反思,以绘画描写社会现象表现画家的思考和人文精神,这是中国写实绘画的基本出路,也是从事具像写实绘画艺术家的骄傲。

          因为有了这个思维的方式,徐唯辛在创作上“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在许多画家画美女画、抽象画搞行为潮流里,他在寂寞中坚守着他的艺术理念。他认为,中国社会目前的发展阶段是需要有社会良心的艺术家创作的具有人文关怀的现实主义作品的。他的巨幅油画《酸雨》首先实践了这个理念,接下来,在最近的几年,《龙年1976》系列《打工图》系列关心社会变革历程的带有启示性质的作品相继问世。尤其是在最近第十届全国美术展览上获得银奖和北京市政府文学艺术奖的大型油画《工棚》,更是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

          绘画作为精神消费品,除了形式的要素以外,作品的内涵是最为重要的,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享受,还能带来思想的启迪,这样的作品才是我们的社会所推崇的。社会责任感和真挚的情感,是一位真正艺术家不可缺少的支撑点,徐唯辛正在用它的支撑起他对社会现状的感悟和对一切美好的东西挚爱,用手中的画笔表述自己的观点,以自己的作品发言。

            >>雅昌艺术网 专栏>>>夏锄 更多文章

    1. 个人简介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95(s)   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