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艺术评论

      【评论】《工棚》获第四届北京政府文学艺术奖

      分享到:
      来源:徐唯辛官方网站2014-06-20 15:20:58

        图:获奖作品《工棚》

          第四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自2004年10月中旬启动以来,经过初评和总评两个阶段,日前已经完成评审工作。共有26家单位的50部作品申报参评,经过评委们的认真遴选,电影《张思德》话剧《万家灯火》中篇小说《到城里去》油画《工棚》等19部作品最终脱颖而出。3月22日在北京市委礼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市委主要领导出席了大会并为19部作品的获奖者颁奖。

          北京市文学艺术奖”是北京市文学艺术界最高奖项。该奖设立于1998年,每两年评选一次,由市委、市政府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奖励。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徐唯辛教授创作的油画《工棚》在此次的评选中,成为19部获奖作品中唯一一幅美术作品。

          油画《工棚》反映的是农民工问题的作品。作者是一个关注社会现实和在艺术作品创作手法上崇尚现实主义观念的艺术家,一贯主张艺术作品要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艺术作品要与社会的进程相结合,要弘扬正气健康向上,艺术形式不仅要和内容有机结合,也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上一届全国美展中,获铜奖的大幅油画作品《酸雨》,就反映了在社会剧变的背景下,环境的恶化给人们生存带来的影响。早在2000年,作者就已经开始了在广东和北京一带有农民工打工的建筑工地进行写生和体验生活,对民工的生存状态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产生了许多民工题材的草图,为反映民工的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作者把表现民工生存状态的油画作品作为一个系列来打造,同时进行了多幅大尺寸油画作品的创作,如《打工图》等。这次在十届全国美展上获奖的《工棚》仅是其中的一幅。

          油画《工棚》采用了群像式的构图和大尺寸的画幅,以高度写实的手法逼真地描写了一群形象生动的民工在拥挤黑暗的工棚里,有老有少,神态各异。画家有意识地让画面上的所有人都凝望着观众,而观者们似乎作为他们的另类,不得不接受着他们的注视。因为依作者的经验,作为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平时没有时间、也“不屑”去注意他们,这样的构图安排,“强迫”每个观画者直面这群在恶劣环境下为我们幸福生活添砖加瓦的农民工们,以获得震撼人心的效果,以唤起我们对他们处境的关注和思考。但是,虽然他们身处在恶劣环境里,画面上的民工们并没有完全绝望,他们的眼光里充满了期待,满怀着希望,这一点也许是这幅作品最重要的品质,因为作品并没有刻意表现绝望,与时下某些居高临下丑化民工的作品不同的是,作者没有刻意渲染民工的丑陋和愚昧,而是把自己放在与农民工平等的位置上,充满了对农民工作为大写的“人”的尊重,表达方法也十分含蓄,因此作品具备了动人的魅力。

          作者除了作品应该具有关注社会现实的观念外,还具备高度的写实技巧和大场面构图的能力,所以油画《工棚》不仅在构思立意上触及到了当下最为热点的问题,在技巧上也极为娴熟流畅,在国内油画界同类写实风格的作品中出类拔萃。该作品构图复杂和稳定、造型坚实、刻画深入,室内光感的微妙处理和手法油画语言都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加上画幅很大,因此被称为“新现实主义”力作的油画《工棚》在此次十届全国美术展览上不仅获得银质奖,而且在北京市《时代风采》展览上也获得一等奖。在最近的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十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展览期间《工棚》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好评如潮。

          《人民日报》、《北京晚报》、《美术报》、《人民画报》、《新华文摘》、《美术》杂志、《艺术市场》、《宝藏》等报刊杂志先后对这幅作品行了刊载和介绍。

    1. 个人简介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91(s)   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