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艺术观点

      徐唯辛:【观点】《工棚》琐记(三)

      分享到:
      作者:徐唯辛来源:徐唯辛官方网站2014-06-20 11:38:05

         图一:斑点一

          图二:斑点二

          作为绘画,屏弃故事情节,这是我的一贯主张。但是视觉意义上的“情节”在现实主义绘画创作里,却是极为重要的,这个“情节”的意义很宽泛,是通过“观看”获得的,比如形象、表情、动作、服装、光线、笔触、色彩、构图、明暗等等。《工棚》能够成为一幅比较成功的作品,除了前文谈及的社会内容和构图等方面,下面将要提及的“目光”和“斑点”,也是两个重要的因素东方封建文化最大的特点是人治,统治手法很随意和残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缺乏安全保障,人际关系复杂,充满风险。经过长年的熏陶教化,中国人处世很含蓄和内敛,比方“慎独”这两个字,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人际关系的特点,相应的现象即多又微妙。这里只说一种和《工棚》这幅画有点关系的现象。中国人和人交往的时候,除非在特别的气氛和场合,都会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一般都尽量避免和对方的目光相交,尽量使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想法不外露。而我观察西方人和对方说话的时候都是直视对方的眼睛,以表示真诚和热情,正好和我们相反。据说西方文化鼓励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人际间的交流。


          以尺寸来说,眼睛和身体其他部位相比是非常小的,但它实际上给人们的感受和作用却是其他器官所不能比拟的。除了语言,人类相互交流的许多内容是用眼睛来完成的,某些时候语言不能胜任的,眼睛却能。这一点,相信所有人都是有体会的。有时候,此处无声胜有声,一个意味深长的目光,胜过千言万语。为此,不知道有多少文章来形容和描述关于眼睛的一切。就我所熟悉的 “瞥”“盯”“打量”“凝视”“瞄”“炯炯”“瞧”“审视”“瞟”等等、间接和眼睛有关系的词语不计其数。我在美术学院的教学中也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学生在画肖像的时候,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描绘方法,就会陷入局部刻画的陷阱,具体表现是,不约而同,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刻画眼睛而不顾其他。他们认为眼睛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这样的结果就是画面会被画得支离破碎,因为正确的作画过程是整体把握对象,整体着手,局部并不重要,即便眼睛,在美术训练的意义上它仅是个与其他细节相同的局部,并不具有重要性。


          早在创作研究生毕业作品《馕房》的时候,画面上十几个妇女基本上只有一两个人在看着观众,我的目的是希望画面靠眼睛的对视感觉在画面与观众之间形成一个联系。后来,我逐渐强化了这个方面,到了1994年的《酥油茶馆》,画面上所有的人眼睛都看着几乎全部看着观众了,1999年的《酸雨》更是如此。

          我在《工棚》构图开始进入民工住处的时候,最先感受到的是他们审视我的目光,其中包含着好奇、疑虑甚至是警惕和敌视。面对这样的目光,我也十分不局促不安。这种目光意味深长,原因这里就不赘述。其实工地就在我工作的大学里面,步行不过10分钟,但是他们复杂的目光,使我感觉农民工和作为城市居民的我之间的距离是遥远的,隔膜是深刻的。因此,在最早的构思里面,我就把所有的工人的目光都直视着观看画面的观众,我企图把我沐浴着农民工眼光的感受传达给观画者,使更多的人面对这些平时完全在我们视线以外的、被社会忽视的庞大人群的注视。

          如果画面没有另外一个特别的视觉“元素”,这幅作品无论如何还是平庸的。这个关键就是画面人物身上耀眼的白色斑点,这是工人身上班驳的白灰痕迹,是装修时所常见的现象。作品初期,“斑点”并没有在考虑之内。当时常去的工地只是在基建的阶段,在工地看到的主要是钢筋泥和水泥方面的农民工,构图的关键词是工棚和光线、目光、人群等。一天,我在另外一个将要竣工的工地上,恰逢中午开饭,一辆送饭的车来到工地上,一大群工人蜂拥而至。我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他们所有人身上都粘满了的白色石灰!后来才知道,他们是专门从事粉刷墙壁的工程队。当时我的感觉就像中了大奖般激动,因为我顿时明白《工棚》的画面完成时应该是个什么效果!在那一瞬间我已经决定在必须以“斑点”为首要的视觉元素。现在看来,可以说这幅作品耐看的关键(也是作品成功的关键),也许正是由于“斑点”的存在!这些在一般的解释里称为“肮脏”的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斑点,附着在画面里工人的身上,随着体积和光线的变化或明或暗,或清晰或模糊,变化万千。“斑点”暗示着人物的工作特点和身份,还使沉闷的画面产生嘹亮的声响,产生灿烂珍珠般夺目的效果,使人为之一震。我曾经一直希望画一幅大雪纷飞的油画,不管内容如何,就是喜欢斑驳的笔痕,随着对白色雪花的描写在画布上飞溅。《工棚》使我这个愿望得到了满足。

          作为视觉艺术,“观看”是首要的,在其他艺术形式里面几乎没有什么意义的斑点,在绘画语言上却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是文学,“斑点”的描写会被一笔带过,因为视觉元素通过文字的叙述是文学的弱项,而描写情节才是文字的拿手好戏。

          尽管这幅作品在内容上触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我也能够依靠丰富的经验,最终使画面不断深入和完成,但是不能想象这幅作品没有 “斑点”这个构成元素。因为毕竟绘画有它自己的规律,有形式的制约,内容再好,形式处理的贫乏苍白,视觉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无论如何作品是不能成功的。即便是现实主义的创作也应该如此。(完)

    1. 个人简介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71(s)   2 queries
    update: